欢迎来到色坯世界
Time:

您的位置: 首页 >> 天下奇闻 >> 奇闻轶事

什么蓑衣-远去的蓑衣:既可避雨又可御寒,而今很难见到了

2023.06.20 来源: 浏览:21次

八十年代以前,在我们南方山区流传着手工制作蓑衣的手艺,所谓的蓑衣其实就是通体以棕丝制成,因此而俗称“蓑衣”。蓑衣的特别之处是无袖,一般披在肩上能盖住背脊,下雨天时穿着它能参加种农活而又不受其束缚,而且又不使雨水淋湿衣裤。

远去的蓑衣:既可避雨又可御寒,而今很难见到了

隆回老人在编织蓑衣(郭宗堡摄影)

前些天大叔摩旅湖南邵阳,在隆回街头偶遇一位卖蓑衣的老人,老人很热情,听到我想了解他蓑衣的制作工艺时,很爽快地把我带到他的家里,随即拿起工具一边缝织一边给我介绍蓑衣的制作工艺。

远去的蓑衣:既可避雨又可御寒,而今很难见到了

隆回老人在编织蓑衣(郭宗堡摄影)

老人介绍说:蓑衣制作的整个工序都是用纯手工来完成,工艺特别复杂,编制成一件蓑衣需要十多道工序。首先要把从棕树上割下来的棕片,用铁刷刷洗,使棕毛平顺,并清理干净附着的碎物,去掉杂质并做防腐处理,然后晒干。接着用手工搓揉剥下来的棕树叶纤维,制成缝合线,把经过晒干的棕片,一片接一片,一针一线缝制成衣裙状,领口用薄嫩棕片包边细缝,最后缀上系带和扣子,一件可遮蔽风雨的棕蓑衣就算制作成了。

远去的蓑衣:既可避雨又可御寒,而今很难见到了

隆回老人在编织蓑衣(郭宗堡摄影)

由于工艺异常繁琐,每个环节全为手工制作,且需要很长时间和娴熟的技巧,所以其手艺几近失传了,现能够掌握这门技术的多为上了年纪的农家老人。

远去的蓑衣:既可避雨又可御寒,而今很难见到了

隆回老人在编织蓑衣(郭宗堡)

蓑衣的作用很多:其一,耐用。一件蓑衣可穿上十几年,倘若用得小心,还可用得更长久些。其二,蓑衣穿着透气。其三,穿着蓑衣劳作时,不会有碍手碍脚之感,两臂活动自如。其四,蓑衣的保暖性对于当时贫穷的人们来说是很实用的,初春或深秋下雨,穿着蓑衣下田、耕作都非常暖和。没雨时,累了,穿着蓑衣、头枕斗笠,躺在田间地头歇息,棕片散发的味道连小爬虫和蛇都不敢靠近。旧社会,不少穷人在夜晚还用蓑衣作棉被御寒。

远去的蓑衣:既可避雨又可御寒,而今很难见到了

隆回老人在编织蓑衣(郭宗堡摄影)

蓑衣除了挡雨、御寒外,还有一传说:朱元璋皇帝一次危急时。正因为用蓑衣遮掩过,才躲过一劫。因此有白勺客家人建造新房子到“上梁”时,正厅中间的“正梁”肯定要用蓑衣包裹。南方山区好多地方的农家人人认为用蓑衣包裹‘‘正梁”能家业发达。用蓑衣包裹木炭,放置在井底下,据说除了能起杀菌过滤作用外,还可镇住“邪气”。当然,这只是民间一个传说,渐渐就成了一种民俗习惯。

Ta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