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性霉素b脂质复合体-毛霉病的临床诊断和目标治疗,来看中国专家共识
对于来自无菌部位取材的组织或其他标本,采用病原学或组织病理学诊断方法发现毛霉目真菌可以确诊毛霉病。
毛霉病临床诊断依据:(1)宿主因素;(2)临床表现:肺部出现特征性影像学表现,或急性面部疼痛(可放射至眼部)、鼻部溃疡焦痂、病变从鼻窦扩散到骨及眼眶,或头颅CT 或MRI 有特征性表现;(3)微生物学证据:痰、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支气管刷取物、鼻窦穿刺吸取物病原学诊断发现毛霉目真菌。同时具备宿主因素、临床表现和微生物学证据为临床诊断毛霉病。只具备宿主因素和临床表现为拟诊毛霉病。
➤两性霉素B 脂质制剂及脱氧胆酸盐:
传统两性霉素B 制剂是两性霉素B 脱氧胆酸盐(AmBD),但因其不良反应大,耐受性差,在毛霉病治疗国际指南中较少推荐。脂质制剂改善了耐受性问题,是毛霉病治疗的优先选择。两性霉素B 脂质制剂包括脂质体(L‑AmB)、脂质复合物(ABLC)和胶状分散体(ABCD,即胆固醇硫酸酯)3种制剂,目前中国大陆地区已上市的有L‑AmB和ABCD。
国外指南针对国外两性霉素B脂质制剂推荐剂量为L‑AmB 3~5 mg‧kg-1 ‧d-1;ABCD 3~4 mg‧kg-1‧d-1,治疗无效时可增加至6 mg‧kg-1‧d-1。我国国产两性霉素B脂质制剂与国外制剂存在一定差异,用药剂量以说明书为准,用药早期可选用较低剂量,同时密切监测不良反应。
免疫功能正常或没有严重基础疾病、肾功能正常的毛霉病患者,尤其是皮肤毛霉病患者可以选用AmBD。推荐剂量为0.5~0.7 mg‧kg-1‧d-1,成人一日剂量不超过1 mg‧kg-1‧d-1。
AmBD不良反应主要有:急性输液反应(寒战、发热等)、低血钾、肾损害、心律失常和白细胞减少等。两性霉素B脂质制剂同样存在类似不良反应,其发生率低于AmBD。ABCD应用的前3天应特别关注输液反应。两性霉素B治疗出现的以上不良反应多为可逆性,及时停药后可以恢复,治疗时注意监测。
➤艾沙康唑
艾沙康唑静脉制剂或口服制剂治疗毛霉病,其治疗疗效与两性霉素B类似。我国已经批准艾沙康唑口服制剂用于治疗毛霉病。患者已经存在肾功能不全时更推荐艾沙康唑作为首选药物。
艾沙康唑剂量为第1~2天,200 mg,每日3次;第3天及以后,200 mg,每日1次。临床使用时注意其使用禁忌证和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对艾沙康唑过敏者禁用。艾沙康唑可缩短Q‑T间期,家族性Q‑T间期缩短者应禁用。艾沙康唑通过肝脏细胞色素P450酶的同工酶CYP3A4代谢,与CYP3A4抑制剂或诱导剂联合应用时会影响艾沙康唑血药浓度,需要注意相互作用风险。
➤泊沙康唑:
泊沙康唑有静脉制剂和口服制剂。口服制剂包括口服混悬液和肠溶片。口服泊沙康唑治疗时应进行泊沙康唑血药谷浓度监测,口服混悬液建议首次血药谷浓度监测的采血时间为用药后第7天。泊沙康唑静脉制剂或肠溶片也可以用于已经存在肾功能不全的毛霉病患者。
泊沙康唑静脉制剂和肠溶片剂量为第1天,300 mg,每日2次;第2天及以后,300 mg,每日1次。也可选用泊沙康唑口服混悬液,200 mg,每日4次或400 mg,每日2次,需与餐同服。临床使用时注意其使用禁忌证和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泊沙康唑可有过敏、肝损伤、心律失常和Q‑T间期延长的不良反应,但相对少见。已知对泊沙康唑过敏者禁用,既往有心律失常尤其是QT间期延长或心功能衰竭者慎用。泊沙康唑是肝脏细胞色素P450酶的同工酶CYP3A4的强效抑制剂,可增加通过CYP3A4酶代谢药物的血药浓度,需要注意相互作用风险。
➤联合治疗
毛霉病的联合治疗可以选择两性霉素B(脱氧胆酸盐或脂质制剂)与唑类药物(艾沙康唑或泊沙康唑)。首选治疗时,一般选择单药治疗。
以上内容来源:中国医药教育协会真菌病专业委员会, 中国毛霉病专家共识工作组. 中国毛霉病临床诊疗专家共识(2022)[J]. 中华内科杂志, 2023, 62(6): 597-605.
-
和大学认识好久的好朋友做了,他主动但我接受了,后续该…
2015.12.16 -
乱伦为何经久不衰
2015.12.16 -
10年心路历程,聊聊和丈母娘的过往
2015.12.16 -
少妇骚护士真败火[7P]
2015.12.16